電子報-弘裔雜誌127期

弘裔雜誌127期  

人間愛晚晴— 思考晚晴集 (50-51)     靈觀  
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    侯靈明
廣元長老開幕致詞
相即無相無相即相    智諭法師
留住芳華   釋一淨
弘一大師出家「雲水戒香百年清涼」(上) 釋慧觀    

  人間愛晚晴— 思考晚晴集 (50-51)     靈觀 

  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聞說淨土法門,心生悲喜,身毛為豎如拔出者。當知此人,此過去宿命已作佛道來也。
(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依迦才淨土論引文)
  佛說:「人身難得」;人的身體,看似平凡,濁惡,但仔細分析推敲之下,我們卻不得不承認:這個身體,確實是宇宙天地之間,多麼奧妙的存在!外在的食物飲水,通過「進食」這個動作,送入體內,便能轉化成源源不斷的能量,支撐這個色身在世上存活數十年的時間,造下種種善惡之業,利益或危害這個世間。
  但是身體的一切造作行為,都是從「心」而來,我們的心意識,所記錄的,不僅僅是我們這一生當中,身口意的全部記錄,八識心田之中,更含藏著無量無數過去生中所種下的種籽。在《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上說:「若有眾生得聞佛聲,慈心清淨,踴躍歡喜,衣毛為起或淚出者,皆由前世曾作佛道,故非凡人。」在我們日常所接觸的佛門之內,確實遇到過許多位初次參與念佛共修,便毫無來由的起雞皮疙瘩,甚或眼淚不由自主,奪眶而出!這應該也是《彌陀經》中所說的「善根福德因緣。」若是一聽到阿彌陀佛聖號,就有著無比親切之感,或是聽到念佛生淨土的法門就滿心歡喜,這些都是善根顯現成熟。因此他的反應,不僅僅是內心歡喜信受而已,具體的在物質肉體上,他也做出很明確的反應,讓人感到,過去無量劫以來,所種下的善根,結下的善緣,與自己是如此地密不可分!更因此而確定,自己在佛道上的修行,絕對不是在這一生才開始,而是已經努力了多生多世。那麼這一輩子,既然因緣合和,又能回歸到佛法正道,就要好好珍惜這殊勝的因緣,回歸佛門,努力修行,最好能在這一生成辦「了生脫死」這一件大事!
 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,惡露不淨,無可樂者!
       (無量壽經)
  人生的痛苦,生老病死是最基本的。但曾在佛學辭典中見到,有第五苦—「牢獄之苦」:因觸犯王法,而失去自由,失去尊嚴,成為階下之囚,身心皆不得自在。在某些監所,教化地點常需經過整排的牢房,狹小陰暗的空間,看到門口掛著名牌的人數,比裡面的床位數還多,這就表示,有些人是連床鋪都沒得睡的。而這些人很可能是原本過去在外,住豪宅、穿名牌、吃美食…一下遇到如此大的反差,往往會體重遽降,心情鬱悶。尤其最難堪的則是,大小方便之所,毫無遮攔,一切公開,鉅細靡遺;這樣的處境,往往讓人很容易就對自己生命的存在價值,產生懷疑!
  除了前面五苦之外,精神上還有「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」的痛苦,所以看起來,要讓人對這世間產生厭離之心,似乎是很容易!但是閻浮提的剛強眾生,卻總是「好了瘡疤忘了痛」,短暫的厭離心,隨時就被五欲六塵所吸引,反而樂在其中,千般思量,萬般計較!
  即使明知「身為苦本」,但卻總被這個身體兜得團團轉。不但執著自己的身體,也迷戀別人青春、美麗、有彈性、有光澤、滋潤的身體。根本就忘了,再美好健康的身體,其實本質上是「九孔常流不淨」;更何況若是四大稍有不調,地水火風稍有紊亂,則不淨流出更甚,哪有什麼是真正清淨美麗,教人執著迷戀的?
  因此念佛之人,對這世間,對於肉身及外在物質界的種種存在,若能常生起無常厭離之感,對於世情自然就能放得下,如此往生西方淨土必然有望。這必須在自己內心,常去思維觀照,才能透徹明察生命生老病死,惡露不淨的真實相,明瞭當下所執著的一切,原來本質上都是虛假、脆弱而又無常,若把生命的快樂與價值都建立在那上面,豈不可憐而又可笑?今天既然「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」,尤其祖師大德一再耳提面命,已念佛求生淨土為今生首要之務,豈能再因循苟且,不思回歸正途,而至空過此生?


欲報之德 昊天罔極   侯靈明

一切有為法
如夢幻泡影
如露亦如電
應作如是觀

    我還記得大約二十年前的那一刻,跟爸爸在客廳一起讀金剛經裡的四句偈。
爸爸往生已經一年了。在忙碌的生活中,我的腦海裏偶爾還是會浮現葬禮那天在火化場,爸爸的棺木在輸送帶上馬上要被送進焚化爐的那一刻。

    二○一七年,就在得到爸爸癌症診斷結果的同時,我的人生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。我和美國先生七年來的婚姻畫上了句點,年初又換了一份全新的工作,在一個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工作環境重新開始。兒子若水那時才五歲,眼看媽媽在工作上承擔著新的責任與壓力,經常都是累得沒有精力說話,一向親近的阿公又遠在海洋的另一端,受病魔纏身,身心都是十分的煎熬。正當對應這些變化的同時,一直還算穩定的家庭生活也解體了。這些變化,每一件都不是小事。但對我而言,當時爸爸的病情是我腦海中唯一存在的危機。其他的難題再惱人,那又如何呢?爸爸的病情很可能是無法扭轉的。當時想到爸爸雖然擔心,但基於現實壓力的考量又不敢冒這個險,斷然的拋下一切,回台灣長期地陪著爸爸。

      九月二十九號,爸爸剛離世的時候,一淨師父連打了幾通電話給我,我那時剛要下班,看到有幾通未接電話,心裡就大概猜測到那所意味的信息。我告知當時的主管,說很有可能家裏有急事,在走去坐公車的路上,就看到一淨師父寫來的訊息,說妳的父親在昨夜睡夢中已經捨報往生了。「這麼快?」是我的第一個反應
【下轉第四版】
【上接第三版】
。那時我馬上打電話給一淨師父。電話裡她問我,妳可能不希望棺木釘上木板,這樣才可以再看到爸爸的遺容,對嗎?我說那當然了!但沒想到就在我和若水回台灣的過程,南部氣溫實在太高,遺體有了改變,師父說,我想你爸爸一定不希望讓人看到他遺體的變化,所以我們回到家前,棺木還是釘上了木板,我終歸還是沒福氣見到爸爸的最後一面。
我和爸爸感情一直都很好,從小到大,爸爸總是熱忱地教導我如何去欣賞佛學、國學之美。而爸爸人性化的那一面,他也總是毫無掩飾,大方地跟我分享他對人生種種的體會和見解。我曾聽過許多感情好的父母和子女,臨終時常會留著最後一口氣,等看到想看的親人才會離開。在我心中,爸爸應該是會讓我再見他一面的。但這種想法,終歸還是自私的。爸爸在近幾年來因為種種疾病,不知受了多少苦,他走了,終於可以脫離這些痛苦,我怎麼能就一心貪圖著心安,期盼他拖著重病,只求跟我道別呢?

     這一輩子我最後一次見到爸爸是在二○一七年九月二號的傍晚,我和若水要去小港機場登機回美前。當時我們都可以感覺得到,未來的變數太大,或許這就是最後一次的告別。那個時候爸爸已經癱瘓了,想要移動都很困難。我們臨走的時候,他在一樓客廳,坐在輪椅上,竟然舉起了手,伸來要握我的手,淚水湧現在他的雙眼,很快就流下了他的臉頰。我彎腰屈著身,抱著爸爸嚎啕大哭了起來,就這樣一直哭到非得要走不可,才放開了爸爸的手。手心裡殘留著爸爸手的溫度,我到現在還記得。這一輩子當中,我一直到那一刻,才體會到這樣無法言述,無法掩飾,心靈深刻的傷痛。我和爸爸就這樣永遠的分離了,我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,看不到他的形影,所剩下的,就只有他留下來的回憶了。或許是因為我太懷念爸爸了,我經常做夢夢到他。修行對我也增添了另一份意義,畢竟那是我和爸爸一直都能夠分享的一份愛好。透過修行,我可以感到跟爸爸拉近了距離,爸爸離開了這個有形的世界,回歸到了無形的世界,就如同道德經中所說的「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」。在那個無形的世界,爸爸的精神可以說是不增不減,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。我到了那個宇宙萬物的根源,就彷彿可以和爸爸會合,遠離了無常之苦。或許修行的意義就這裡吧!從一生中最能夠效仿的人當中,學習到他們給我們最珍貴的幾門課,再拿這些心得,為周遭的人帶來正面的影響。
我記得在爸爸的葬禮後,回到美國,一天偶然看到我年幼時和父母在照相館合照的照片。那時父母是那麼的年輕,充滿了活力,皮膚散發著青春的光澤,而我是一副那麼童蒙無知的樣子,那裡懂得父母的養育之恩。那時真是說不出的羞愧,對自己的不孝無法諒解。爸爸辛苦了一輩子,我給過爸爸什麼,現在工作好不容易穩定下來了,但爸爸已經不在了,有什麼好吃好喝好玩的,也沒法和他分享了,那又有什麼意義。  '

       爸爸的菩薩心腸,和寶劍般的智慧,是他留下來最重要的寶物。二十年前,我們一起讀金剛經的那天,他花了很長的時間,眉飛色舞地跟我解釋金剛經中的這段經文: 
「須菩提!如恒河中所有沙數,如是沙等恒河,於意云何?是諸恒河沙,寧為多不?
須菩提言:甚多!世尊。但諸恒河尚多無數,何況其沙。
須菩提!我今實言告汝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,以用布施,得福多不?須菩提言:甚多!世尊。
佛告須菩提,若善男子善女人,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,為他人說,而此福德,勝前福德。」

   爸爸,您把您的一生,貢獻了佛學,又苦口婆心地提倡養身修行的好處,每個有幸認識到您的人,都能受到您德性的熏息,將從您身上學習到的佛法,傳播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。作為您最寵愛的女兒,實在是幾世累積來的福份,能夠在您的教導下長大成人。希望您在淨土,能夠無憂無慮的修行,等到女兒時機成熟,希望還有那個福報能和您在淨土重逢,好好繼續這個修行的旅程。 

廣元長老開幕致詞  
                 
        廣元長老講/彬晨整理
  弘法一生,大持戒師;出家念佛,百年極樂。

緣起:      
  本會為紀念弘一大師出家一百周年,舉辦「雲水戒香.百年清涼」主題展覽與專題講座活動,特恭請上廣下元長老蒞臨開幕致詞。

廣元長老簡介:
  廣元長老俗名宋元如,安徽省太和縣人,民國十五年生。
  民國四十一年禮律航法師為師,出家於台灣汐止彌勒內院。
  現任:樹林淨律寺開山住持、顏真卿書法學會創會會長、竹雲齋古今書畫珍藏館館長、中華民國社區書法推動委員會顧問教授、神州碑林興建委員會主任委員、中國書法學會暨標準草書學會顧問、中華民國書學會暨書法家協會顧問。
  法師書法,於篆隸魏,集三體精華之大成;於楷,集顏柳各家之大成;行草使轉、頓挫,兼學懷素之狂草;又取甲骨、鍾鼎,其疏落茂密之意。著有《中國書法概述》、《釋廣元書畫集》、《竹雲齋文集》、《禪藝幻影》等書籍。

廣元長老開幕致詞:
  各位法師、各位在家菩薩!先談這次來的因緣。慧觀法師同幾位居士到敝寺樹林淨律寺來拜訪我,希望我能夠參與「弘一大師出家一百周年紀念會」,與各位見面、結法緣。
  慧觀法師送了我一部他個人著作,叫做《弘一大師持戒念佛之典範》。我眼睛不是太好,沒有仔細的看,我大略地把大題目看了一下。他這本書分成兩個部份,一部分是弘裔文稿,一部分是論文寫作。這本書我看過以後,是我看到弘一大師所有的著作中,唯一一部最完滿、最完善的大作。慧觀法師為了寫這本書,曾經遊化到過去弘公大師遊化的地方、寺廟,或者是演講的地方。他因緣具足的採訪到,有關弘一大師的人事才能夠寫出這一本最完滿的大作。弘一大師著作很多,可是都是零散的。他這本大作標題打上以「持戒念佛」為主。  
  我個人有寫字,但裡面並未談到各界人士對弘一大師書法的評論。我建議貴會,將來有機緣的話,能夠收集各界評論大師的書法、或者他的畫、他的印章,乃至於他的藝術,能夠出一本專題文,那是更好了。因為,這是尊敬弘一大師。他也是佛教律宗裡邊的祖師,這是最難得的了。

  社會上一般人談到弘一大師,只知道弘一大師字寫得好,而對於弘一大師的「持戒念佛」,知道得比較少一點。這著作裡邊,最一般人看不到的就是李叔同︱弘公大師俗名,一張全家福照片。很多書當中,並沒有登刊這個照片。這張好像是民國五年時間的照片,裡邊有弘公大師的哥哥、嫂嫂,弘一大師的兩個兒子,一個叫李準、一個叫李端。所以,這本書是最完滿的書籍,我希望能夠人手一本,好好拜讀一下。

  還有一件事,就是民國八十年,大陸來了一個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主席愛新覺羅.啟功,他是清朝的後代。他邀請我去北京參加書畫展覽會。當時《中國書法》雜誌報導,我乃弘一大師以後,代表佛教書法家。據我個人知道:「佛教書法家有北齊安道一,他寫魏碑寫得好。再其次,就是隋朝時代智永大師,寫了很多的〈千字文〉。再下來,就是唐朝懷素大師,寫狂草出名的。再下來,就是弘一大師。」他這個雜誌我沒看到,是他們看到了以後跟我講的。
  而且,還有一個李志夫教授,在我寫的《佛藝緣》裡邊談到這一段。《中國雜誌》這麼講的,他把弘一大師算第四位,第五位照理說是中國佛教會理事長趙樸初,但他們說他是個在家人,不可以跟出家人混為一談。就報我代表佛教僧侶書法家第五名。這本書到現在我還沒看到。民國八十年我在北京參加展覽過後,這本書就發表這個言論了。

  那麼,我赴弘一大師的後塵,而成為書法家。我個人很慚愧!就是書法家也好,可是我並沒有學到弘一大師的「持戒念佛」啊!這是最慚愧的地方。

  今天,是由慧觀法師到我那邊,特別邀請我來。在電話裡頭說,希望我來一趟。正好趁這個特殊的因緣,來給各位見見面。慧觀法師去的時間,黃淑媛居士也是來的。我說:「我的腿痛不好走路。」她就主動替我到台大掛號,而且看副院長的門診,黃淑媛跟他有特殊因緣的關係。去看完病,吃了藥就好了,腿可以走路了。

  換一話講,今天到這來,感謝黃淑媛居士,也感謝慧觀法師。我改天再順便去看看手,打了針就舒服了。我年齡大了,我今年九十三歲,講話起來語無倫次,講稿會忘詞,寫字會忘字,我講實在話。那麼今天能夠跟各位結緣,謝謝慧觀法師,謝謝各位,祝各位晝夜吉祥!
廣元長老開幕賜墨——弘法利生傳佛教 一心極樂見彌陀         九三老僧】
  恭賀弘一大師!很簡單的字跡,「弘法利生傳佛教」,傳承佛教就要靠弘一大師傳承,這是「弘」。下個就是「一」,「一心極樂見彌陀」,弘一大師就一心念佛,希望見到阿彌陀佛。下面「九三老僧」就是我九十三歲。

【慧從定生依淨戒     觀遊極樂見彌陀】
  下面這個是給慧觀法師的,上聯「慧從定生依淨戒」,由定才能生慧,可是要依「淨戒」,有了淨戒才能夠生定,這是上聯。下聯是「觀遊」,就是他到處去參觀,他可以觀遊到極樂,最好是到極樂世界去觀遊,極樂世界觀遊就可以看到彌陀了,「觀遊極樂見彌陀」。這是送給慧觀法師的。

【懋心醫德華榮耀   淑性慈悲媛秀麗】
  這個,是給黃淑媛居士的,她對佛教很發心、很供養。她的先生李懋華也當院長,我把他倆的名字都放到裡面去了。「懋心醫德華榮耀」,「懋心」就是發大心,「醫德」當醫生就要醫德,「容華、榮耀」。就是「懋」、「華」兩個字在裡面。下聯「淑性慈悲媛秀麗」,她叫黃淑媛,「淑性」就是她的生性,「慈悲」很善良,「媛秀麗」他本人長的清秀美麗。這個「媛」跟這個「華」都做相對,這就叫做名字聯。還有一對「佛」字,還有給兩位寫了「如意」。


相即無相無相即相    智諭法師

  有一次,一位居士問我一個問題,非常重要,我感覺有必要和大家講一講。
  他說,實相無相,這是佛說的,讚佛偈又說,阿彌陀佛身金色,相好光明無等倫,這不都是相嗎?他說,讚佛偈是不是取相?同時他解釋說,︽金剛經︾說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阿彌      陀佛是虛妄的嗎?
  這個疑問太大了,如果不解釋開,要下地獄的。

  你們要知道,不是相以外另有無相,無相以外另有相。相就是無相,無相就是相。如果無相以外另有相,那個相是定性有,定性有就是常邊;如果相以外另有無相,那個無相是斷滅空,斷滅空是斷邊。著二邊不合中道。

  實相無相,就是說相就是無相;可是無相就是相,又說實相無不相。這個,經上說得明白,大家不留心。︽心經︾說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色就是相,空就是無相。色即是空,相就是無相;空即是色,無相就是相。經上又有解釋說,非色滅空,色性空故。不是色滅了才空,色性是因緣生無自性,它就是空。

  這個我們找個比喻說,容易明白了解。大海中起萬重浪,萬重波浪皆是相,可是萬重波浪是一水所成。水性濕,濕不可見,所以,水不可見,因浪而見;浪無以自立,因水而立。水和浪是一法,不可分別。水外無浪,浪外無水;水即是浪,浪即是水。這個道理和﹁色即是空空即是色﹂一樣的。

  所以,於相離相,則見法性。如果相外求無相,是邊見。
  色即是空,我們說是法性;空即是色,我們說是法相。法相法性不可分別。不可分別,是它的體;可分別,是它的相。如果執著相為實在有,就是遍計執。所以佛說一切法無相,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

  具足說,法具三義:體、相、用。體無分別,相用有分別。因為體相用是一法,所以這個話應該說:體,分別而無分別;相用,無分別而分別。這就是實相義。

  所以,聽到實相無相,就馬上想到實相無不相;聽到實相無不相,馬上想到實相無相。
  實相法,四種淨土裏,當然常寂光土,也是實報莊嚴土。實報莊嚴就是說法的實相。阿彌陀佛是報佛,極樂世界是報土。所以,不可起疑心,說阿彌陀佛是不是相,是不是虛妄的?這個疑心一起,不但不能往生,要下地獄的。

  大家都知道,佛有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化身。應該說報身是報法身,化身是化法身。因為報身化身同一法身故,不可分別。法身稱作毗盧遮那,報身稱為盧舍那,據華嚴宗說,盧舍那就是毗盧遮那的異譯。怎麼知道呢?因為盧舍那就是叫盧遮那,盧遮那是毗盧遮那的簡稱。所以諸佛三身是一身,一身就是法身。

  ︽華嚴經︾又說,諸佛法身非是身。非身就無相,無相出報身化身,就是相。法身就是報化二身,所以說,無相就是相;報化二身統統是法身,所以相就是無相。
  所以大家要知道,於相離相則見性。我們是凡夫,不夠那個資格。見性是了生死的。
  那麼我們怎麼也說見性呢?見性有四種,信、解、行、證。了生死、見性的人,那是證。證法性,就了生死。所以︽大悲懺︾講,南無大悲觀世音,願我早同法性身。我們不夠資格,我們只有信。念佛,就是行。大家只管念佛,不管你解不解,皆得往生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是仗著阿彌陀佛大願力加被,不是我們自力所致的。

  所以,大家只管一心恭敬念佛,沒有法不在裏頭的。千萬不要生我見,生我見,要受害的。
  當然,這位居士起這個疑心,不是不懂佛法,懂得不徹底。要是不懂佛法,他就不知道這麼發問了。可是這個疑心一起,地獄之報。

  大家千萬不要起,要堅決地信,以信導願,以願導行。信願行具足,就得往生。
  我不知道大家懂不懂,回去善思惟。





留住芳華   釋一淨

  佛堂道場,經常以鮮花供佛,或是用以裝飾莊嚴環境。但是花的開放,是有期限的。剛供上去的花,自然是鮮豔欲滴,芬芳馥郁,但是往往幾天之後,芳香漸失,接著枯萎破敗之相,就毫不留情地顯現出來,甚至連瓶水也散發出臭穢之氣,毫無誘人之處!這其實也是一個非常簡易、直接而又方便,可以拿來教人修不淨觀、九想觀的教材。藉由親見原本美好事物的破敗朽壞過程,而滅除心中貪愛執著之念!
  但是各自獨立的生命,其破敗朽壞的速度各有不同。一大盆鮮花,有些凋謝得快,有些生命力較強韌的,則往往在周遭一片破敗的景象中,仍頑抗地維持著它鮮豔的姿色!這時要處理它的人,不免就要陷入天人交戰。或許依據「斷捨離」的原則,應該就是整盆端起,直接丟入垃圾袋內,給垃圾車回收,何其乾淨俐落!但是自小就深植「惜福愛物」觀念的人,眼睜睜地看著花形仍然完好,顏色絲毫未退,甚至花瓣還具有彈性的「孤芳」,憐惜之心便油然而生!尤其若是又讀過古人詩句:「朝看花間滿樹紅,暮看花落樹還空,若將花比人間事,花與人間事一同!」於是不免想要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,為這世間「留住芳華」,多一點是一點!
  雖然沒有受過任何插花訓練,但是幾十年來,耳濡目染,看著這些專業的插花人士,如何經過慧心巧手,整治出一盆盆合乎時宜、場所的花朵,讓原本平凡枯燥的場所,霎時間像是有了生命、香味,整個亮眼起來了!於是就想著,是否能運用自己這雙笨拙的雙手,稍微挽救一下那幾朵風韻猶存,卻即將被丟棄的花朵的命運?
  記得有位插花高手在閒聊時,曾不經意地提到,插花的原理和做菜其實是很類似的,一堆材料放在那裏,如何運用腦筋巧思,把它們搭配出像模像樣的成品,那就由個人任意發揮。做菜的經驗,幾十年來,累積了很多;尤其又在電視台做過約七十集介紹素食美食的節目,拜訪過許多素食高手,親見他們如何將食材做成美味可口的素食饗宴,所以頗有些心得。如今我這「留住芳華」行動,所要面對、處理的的是即將到期,無人在意、珍惜的花材,所以心理上不必承受任何壓力!心中還有這首詩在墊底:「籬菊數莖隨上下,無心整理任他黃,後先不與時花競,自吐霜中一段香。」就算手藝再差,花朵本身就擁有它的美麗與芳香,擺在哪裡都生動漂亮!
  「留住芳華」行動,常在辦完活動之後三、四天開始。當發現盆花已不再傲然挺立,而有點垂頭喪氣之時,便將所有盆花搬到水槽邊集合。先將所有花葉,不論好壞,先從海綿上拔下來,然後經過仔細的評估,去蕪存菁。「蕪」的部分,直接丟入垃圾袋,「菁」的部分,則先經過沖洗,有些外強中乾的,經不起考驗,一沖水就四散零落,撐得過的,就相互搭配,修剪出適當的長度,再次插回海綿,灌入清水。體積當然是大大的縮水,艷麗也大打折扣,但花還是花,即使不再拿來供佛,擺在客堂,或是通道鞋櫃之上,還是能起相當的美化作用!
  就這樣,回到我們的生命過程之中,到底哪一段時期是「芳華最盛」的階段?有人總愛緬懷自己的青春歲月,認定「年輕就是美,就是好」!但是仔細檢視自己走過的年輕歲月,會發現其實也沒有多麼快樂!或許健康情況無須憂心,但是前面是茫然不知該如何去開拓的未來;經濟沒有基礎,人脈尚未建立,貴人不知在何方…等等;這樣的年輕時光,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想回去再走一趟的!步入中年之後,家庭、事業都有了基礎,人際關係也建立起網絡,但是父母日漸年邁,子女有待照顧栽培,心情又如何輕鬆得起來?等到父母享盡天年,子女成長獨立,自己也到了夕陽晚景,若此時還能擁有健康的身體,清楚的頭腦,並且還有一顆炙熱的心,願意不求回報地去付出,為人服務,這正是我們看到當今台灣社會中,最讓人覺得溫馨感動的現象,說它是「最美的風景」,絕不為過。這些志工爺爺奶奶、叔叔阿姨等,也正是為自己的生命做「留住芳華」的行動。
  由此向內省視,我們會發現,原來生命的芳華,是來自無私無我的心,願意盡己之能,去做利益眾生之事,與年齡大小,外表美醜,權位高低,金錢多寡,都沒有直接的關係!
  尤其若有對佛法的堅固信心,願依佛教誨,信受奉行,即使老衰病殘,走到生命最後一刻,他生命的芳華,仍是不斷的呈現,薰染著後代子孫。古來高僧大德們,便是用最真誠樸實的心,演繹他們生命的價值與芳華;此所以在今年弘一大師出家百年的紀念年,海峽兩岸的弘裔弟子,都以無比虔誠恭敬、懷念的心,舉辦各項有意義的活動,讓大師德行的芳華,流傳得更久、更遠!





弘一大師出家「雲水戒香百年清涼」(上)            釋慧觀    
  弘一大師於一九一八年農曆七月十三日(大勢至菩薩聖誕)出家,今年正好出家一百周年。台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參與無盡緬懷,其中「雲水戒香‧百年清涼」之「主題展覽」與「專題演講」,也在積極認真進行。
一、午供開幕
  於八月二十三日(農曆七月十三日)上午舉行午供,慶祝大師出家整整一百周年。下午主題展覽正式開幕。
(一)廣元長老開幕致詞
  恭請到慈悲喜捨,德高望重,淨律寺方丈廣元長老,當代書畫大家,開幕致詞。
  本來長老腳不好走路,沒答應致詞。隔天寫了兩幅墨寶「雲水戒香百年清涼」惠贈學會,一為直幅,一為橫幅。懸掛會場,倍增莊嚴。
  黃淑媛居士恭敬三寶,護持長老至台大醫院看副院長,腳走路較為恢復,又於此日回診,便送長老來學會。
  長老又惠贈學會墨寶:「弘法利生傳佛教,一心極樂見彌陀。」
  長老也惠贈晚學墨寶:「慧從定生依淨戒,觀遊極樂見彌陀。」
  長老還惠贈淑媛及其同修李懋華院長墨寶:「懋心醫德華榮耀,淑性慈悲媛秀麗。」
  開幕致詞,研究生蔡彬晨整理了講稿,登於本刊。
(二)佛前大供
一○:三○︱十一:○○佛前大供
  一淨法師當維那,帶領大家午供。
  一百年前,大師於虎跑寺剃度,日子很好,大勢至菩薩聖誕,我們虔誠供養佛菩薩及大師。
十一:○○︱十二:○○午齋
   午齋吃特別訂製的純素「池上」飯包。
(三)開幕式
十二:○○︱十二:三○
 榮譽司儀:王秋明老師
  資深「兩岸弘一大師德學會議」最佳司儀,面面俱到!
 理事長慧觀法師致詞及貴賓介紹:
  感恩各方大德蒞臨,同沾弘一大師「出家百年」慈光!
 貴賓代表致詞:蓮花基金會陳榮基董事長
  推動「臨終關懷」之安寧舵手,感佩弘一大師《人生之最後》。
 獻唱:弘一合唱團音聲供養〈三寶歌〉
  虔誠恭敬,出和雅音!
 演奏:小提琴家王子承老師〈清涼〉
  震撼演出,扣人心弦!
二、專題演講
  有十幾場講座,陸續進行。歡迎參加,同霑法益!
(一)講座一12:30~14:00
主持人:王秋明老師
引言人:陳榮基董事長
講者:慧明法師
講題:弘一大師護生護心 慈悲智慧放生行
  弘一大師與豐子愷合作《護生畫集》,提倡「戒殺放生」,徹底實踐「護生護心」。一九二八年出版《護生畫集》第一集。抗戰中,出版《護生畫集》第二集。
  大師一九二九年撰寫〈白馬湖放生記〉,一九三三年講述〈放生與殺生之果報〉。
  自古多有「戒殺放生」事蹟,蓮池大師撰有〈戒殺文〉及〈放生文〉集大成。近代印光大師亦大力提倡「茹素放生」。
  僧伽醫護基金會「慈悲智慧放生行」,認真與各單位合作「慈悲救生、智慧放生、積極護生」,且有很多實例,榮獲「推動生命教育特優楷模獎」。
  學習聲聞戒「不殺生」、菩薩戒「常行放生」。為佛子者,應使護生慈光,普照物命!
[茶歇]14:00~14:10
演奏:小提琴家王子承老師〈憶兒時〉〈送別〉〈三寶歌〉。
  不同凡響,感人肺腑!
(二)講座二14:10~15:30
主持人:方鳳甄居士
  恭謹謙和的理事,總是隨喜功德,默默付出。
引言人:蔡芬芬老師
  從陳慧劍老師創會就當理事,護持會務盡心盡力。《格言別錄》以歌曲和繪畫呈現,也出其構想。
講者:一淨法師、插畫家黃振益居士
講題:弘一大師《格言別錄》對眾生的教化
  學會推廣《弘一大師格言別錄
【下轉第二版】
【上接第一版】
》的經過:開辦研習兒童班、於《弘裔》雜誌刊登賞析、在生命電視台開闢節目、在學會開辦讀書會、製作書卡、製作歌曲、成立弘體書法抄經班、在看守所開辦學佛班等。
  法師至誠期盼,借著推廣《弘一大師格言別錄》,讓佛法的種子,散播得更廣更遠,越來越多的人,因認識弘一大師而對佛法升起好樂之心,更因而追隨大師腳步,持戒念佛,求生淨土。
  還安排劉靜容老師唱她譜曲的《格言別錄》歌曲,並介紹插畫家黃振益居士與大家分享過程。
  黃居士敘述繪製遇瓶頸時,祈求佛菩薩、弘一大師加持,都有不可思議感應,終於完成。
  劉老師譜曲、黃居士插畫,都發心護持,隨喜讚歎!
演唱:《格言別錄》作曲者劉靜容老師帶領弘一合唱團共同演出
[茶歇]15:30~16:00
(三)講座三16:00~17:30
主持人:郭祐孟老師
  莊嚴特展,是郭老師之「別出心裁」。
  入口展示「弘一影誌‧大師風範」,大師的一生,即引人入勝!
引言人:慧觀法師
講者:如范法師
講題:廓爾亡言——弘一大師的修持與書法
  大師為藝術前輩,斷食後皈依、出家,於戒律,於華嚴,於淨土,都認真修持,成為一代高僧。
  書法方面,從早期、中期、晚期,都有珍貴墨寶留給後世。大師的字,寫佛經、寫佛偈,字即佛法。
  法師非常認真整理很多大師各期墨寶,詳加說明。大家歎為觀止,法喜充滿!
揮毫:如范法師
  「廓爾亡言」、「雲水戒香」,一揮而就!
(送別無別︱第四、第五場講座預告︱賦歸)    
  諸佛菩薩慈悲護念!弘一大師攝受加持!諸上善人共襄盛舉!「主題展覽」開幕、「專題講座」開講,法喜無限!感恩無盡!
  開幕致詞,應該一一感恩大家的。時間緊湊,介紹貴賓以外,同仁都沒提到。應加表揚:
1.璧苑、鳳麟、常川、驊梅、彬晨等連續準備工作,勞苦功高,無我利人!成禹更要隨時攝影拍照,留住紀念!
2.鳳甄除時時主動護持,還會找人幫忙。
3.翁班長常提供飲食,開幕當天午齋、晚餐都是她供養結緣的。
4.祐孟百忙之中,將特展設計完成,讓大家如期布展。
5.廖秘書與大家全力配合,使工作妥善進行。
6.劉老師指導有方,合唱團認真練唱,出和雅音,淨化人心!
  先報導這些。其實,大家所作,都「功不唐捐」,我們互相隨喜學習!
功德無量,迴向西方!
(四)講座四8月30日(四)
主持人:黃成禹老師
引言人:陳洽由總工程師
  在法鼓山護持聖嚴長老建設工程時,認識拍攝《師影師偈》的朱莉。發現她最大的美德,是「善良」!
講者:朱莉老師
講題:我的弘體寫經因緣——讓寫經成為一種時尚
 帶著「利他」之心,跟大家分享。期望大家發心寫經!
 特別抽出時間,完成很喜歡的《覺林菩薩偈》,帶至現場。並傳閱今日《人間福報》每隔週四寫的連載短文,紀念弘一大師。百年弘一,朱莉弘體寫經〈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〉。
 注意布局,慢慢寫字。持之以恆,會入修行。堅守品格,不以「弘體」而冒簽「弘一」之名,作膺品圖利,令人肅然起敬!
 還熱衷攝影,跟隨良師學習,冒著風雪,紀錄生態。饗宴大家,播放珍貴影片。
(五)講座五9月1日(六)
主持人:葉理豪教授
  不殺生與吃素,符合現代生態學,對未來地球環境有幫助。放生,須慈悲與方便結合。
講者:李明哲理事
講題:弘一大師護生理念的實踐——一○八天「普賢行念佛放生」活動紀實
 依弘一大師教誨,念佛、放生、普賢行。會產生何種殊勝功效?用四個耗時十五年的實驗和數據來說明。
 如法放生,消災免難、延年益壽、解冤釋結、決定往生。
 從國曆五月十九日開始,至九月三日,一○八天圓滿。風雨無阻,烈日不畏。再延長至十月二十日,配合普賢行念佛放生法會,二千日圓滿。
 我此普賢殊勝行,無邊勝福皆迴向。普願沈溺諸眾生,速往無量光佛剎!
(六)講座六9月1日(六)
主持人:葉理豪教授
  從佛學角度,了生脫死是人生最重要大事。往生前之臨終關懷,也是佛法關心的重點。
講者:蘇逸玲督導長
講題:現代安寧療護發展——臨終助念以弘一大師為典範
  病既重時,可以不服藥。「阿彌陀佛,無上醫王。捨此不求,是謂癡狂。一句彌陀,阿伽陀藥。捨此不服,是謂大錯。」
  若病重時,神識猶清,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,盡力安慰。
  臨終時,切勿詢問遺囑,亦勿閒談雜話。若欲留遺囑者,應於康健時書寫,付人保藏。
  弘一大師《人生之最後》,我們當學。他以身作則,臨終自在,是為典範。
  四道人生: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。聽覺最後消失,把握機會引導家人向病人告別。
  詢問家屬是否願意一起遺體護理,給家屬最後一次親自照顧病人的機會。
  積極作民眾教育,預立意願書,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。簽DNR的重要與注意事項,確保不急救、安詳往生。
(七)講座七9月7日(五)
主持人:郭祐孟老師
講者:紀潔芳教授
講題:《護生畫集》特色與推廣模式之探討——以台灣為例
 第一集至第六集,四百五十幅,圖文並茂,讀一即全。
 《護生畫集》特色,具有傳統文化、佛教文化,並融合東方文化、西方文化。看了,感動外再感動。
 「世壽所許,定當遵囑。」豐子愷實現諾言,第六集提前畫好,讓我們知道,凡事須超前準備。還有,朱幼蘭、朱南田之義行,廣洽法師之全力護念,助成《護生畫集》功德圓滿,都是令人隨喜讚歎、感佩萬分!
 《護生畫集》推廣,如碩博士論文、大學開設課程、生命教育課程,國小也安排護生課,還有學術研討會,展覽,出版等等,都在努力進行。
 護生須護心,《護生畫集》超越時空,歷久彌新。
(八)講座八9月7日(五)
主持人:郭祐孟老師
講者:高明芳老師
講題:從折枝山茶到華枝春滿——弘一大師出家百年紀念有感
 「折枝山茶」是弘一大師的水彩畫。「記得兒家,記得山茶一樹花。乙巳(一九○五)冬夜,息霜寫於日京小迷樓。」
 一九○五年留別祖國作〈金縷曲〉:「破碎河山誰收拾?」
 從兒時開始,一樹山茶花,對老家的懷念,延伸到孤寂的喪母
【下轉第三版】
【上接第二版】
哀思,以及對破碎家國的牽掛!
 一九○○年一月,城南草堂〈詠山茶花〉,城南草堂奉母讀書,是一生最快樂的日子。故一九三○年侍靜權法師聽《地藏經》,講到孝思時,大師當著大眾哽咽,涕泣如雨。
 一九○六年九月,大師入東京美術學校(東京藝術大學前身)西畫科。一九一一年學成歸國,對中國美術、音樂等藝術教育,有劃時代的偉大貢獻。
 先分享「折枝山茶」,「華枝春滿」且待下回。
(九)講座九9月7日(五)
主持人:郭祐孟老師
講者:林滿足教授
講題:專氣致柔,能嬰兒乎——弘一大師與豐子愷之明鏡與夢影
 豐子愷皈依,弘一大師將他取名「嬰行」。嬰行,可參見《大般涅槃經》〈嬰兒行品〉。
 從事特殊教育,以美術化導學生。站在平等位置,老師和學生平等,尊重學生,用讚美鼓勵,善巧方便,如滴水穿石,循循善誘。從開始的塗鴉,讓他們開心,以手的操作,療癒他們的心靈。老師好像園丁,給學生陽光、泥土,還有大悲水。到後來辦畫展,翻轉了家長的心,感動父母,也感動老師自己,願意再繼續陪伴他們,走向有意義的彩色人生。
(十)講座十9月7日(五)
主持人:郭祐孟老師
講者:康鍩錫老師
講題:弘一大師駐錫閩南寺院的建築特色
 以台南開元寺為例說起。
 弘一大師曾駐錫泉州開元寺。開元寺山門掛著對聯:「此地古稱佛國,滿街都是聖人。」是朱熹所題,弘一大師書寫。大雄寶殿匾額「桑蓮法界」。寺內有宋代二塔,及「甘露戒壇」等史蹟。
 大師亦曾駐錫泉州承天寺。有匾額「閩南甲剎」,大師圓寂後在承天寺火化,現有「弘一大師化身地」紀念。
 亦曾駐鍚草庵。大師題聯:「草積不除,時覺眼前生意滿。庵門常掩,勿忘世上苦人多。」
 清源山,有弘一大師舍利塔。(大師舍利,一在杭州虎跑寺,一在泉州清源山。)
 亦駐錫惠安淨峰寺。在淨峰寺曾作對聯:「誓作地藏真子,願為南山孤臣。」
 最後晚晴室。是大師圓寂之處,大師書寫「悲欣交集」,為最後遺墨。
 老師準備照片兩百多張,一一皆是身歷其境,透過隻眼取材,精心介紹,使聽眾大開眼界,勝讀萬卷書。
 這四場講座,豐富充實。時間緊湊,請郭老師主持到底。
 大合照後,紀教授建議蘇督導寫書,將臨終關懷的寶貴經驗傳承下來。蘇督導於是到佛前發願,我們祝福她:生命之書,開筆大吉!

(十一)講座十一9月28日(五)
主持人:洪綺陽老師
  悅耳音聲,主持音樂場次,非常合適。
引言人:蘇逸玲督導
講者:吳彬安副院長
講題:花外疏鐘送夕陽——緬懷弘一大師音樂文藝
  弘一大師是我國最早從事現代樂歌創作的藝術教育家,無論抒情、釋理、寫景,均聲情並茂。若以形式分,可歸為愛國歌曲、抒情歌曲、哲理歌曲三類。對於自然的讚頌,則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加以謳歌。
 從〈春游〉之「花外疏鐘送夕陽」講起,先朗誦,再簡介,後歌唱。接著,〈採蓮〉〈早秋〉〈秋夜〉〈秋柳〉〈悲秋〉〈冬〉〈西湖〉〈長逝〉〈幽居〉〈清涼〉〈山色〉〈花香〉〈世夢〉〈觀心〉〈送別〉〈憶兒時〉〈夢〉〈三寶歌〉等十餘首,都如此進行。講座中,副院長唱作俱佳,我們也都隨著唱和,欲罷不能。
(十二)講座十二9月28日(五)
主持人:洪綺陽老師
  聽她聲音優雅,靈機一動,正好請她幫忙讀誦「筆記檔」重點,讓大家更清楚「簡報」所說內容。我的講解,加上她的朗誦,相得益彰。
引言人:江朝陽理事、李增邦理事
  朝陽理事虛懷若谷,從善如流。請他引言,感恩他的美言。
  增邦理事終身好學,劍及履及。請他引言,感恩他的肯定。
講者:慧觀法師
講題:庵門常掩  勿忘世上苦人多——弘一大師閉關修行悲智雙運之寫照
 弘一大師出家後,「閉關」用功,深入戒律、修習念佛,成就悲智雙運、自利利人之菩薩願行。
 大師第一次閉關,為窮研律學,一心念佛。以有障緣,未遂其願。
 第二次閉關,為研治毗尼,迴向安養。研治毗尼,大師創作《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》;迴向安養,大師一心念佛,修證念佛三昧。
 從此,大師一生與閉關結下不解之緣。而且是,常閉關,常雲水;常雲水,常閉關。常閉關,常雲水,如一月印千江,法身不動而普化十方;常雲水,常閉關,如千江只一月,普化十方而法身不動。
 吾人當以大師為典範。所有學行,均如閉關,全力以赴,而學以致用。更須終身學習,如常閉關、常雲水,常雲水、常閉關,福慧雙修,而自利利人!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