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報-弘裔雜誌128期



弘裔雜誌128期
《弘一大師悲智雙運之願行》序  釋一淨
弘一大師出家「雲水戒香百年清涼」(下) 釋慧觀
 人間愛晚晴— 思考晚晴集(52-53) 靈觀
 修生忍法忍 智諭法師


《弘一大師悲智雙運之願行》序 釋一淨

如眾所周知,自二○○一年,「弘一大師紀念學會」創辦人,陳慧劍老師辭世之後,海峽兩岸,研究弘學的第一把交椅,非台灣西蓮淨苑的慧觀法師莫屬。法師不但深入研究探討弘一大師的生平與思想,並且幾十年來,一直與內地各研究弘一大師的機構團體,大師相關人物的家屬後人,保持良好、密切的互動、聯繫,堪稱是現今台灣佛教界之中,絕無僅有的唯一一人。
慧觀法師的文章特色,是不寫則已,一寫必然是長篇大論,敘事詳盡,鉅細靡遺。因此經常看到的景象便是:不論她走到哪裡,手中總是拿著筆與記事本,記下所接觸到的人與事,聽到的介紹,大家交談的內容,甚至門上的對聯,牆上的詩句等等。再加上她從新舊典籍之中所搜尋得到的資料,一下筆寫來,洋洋灑灑,沛然莫之能止。在《弘裔》雜誌上發表時,往往一篇文章要分多次,好幾期才刊登得完。雜誌三個月出刊一次,甚至要跨年才能讀完全文。因為怕廣大的讀者群,沒有那麼好的記憶,很可能看到後面,已忘了前面,所以還曾冒昧地向法師提出建議,是否可以不要寫那麼長,讓大家頭尾連串,比較容易留下印象!但是如今結集成冊,只要有時間,在法師流暢的文筆敘述下,一口氣讀來,卻讓人感到興味盎然,甚至有欲罷不能之勢!並且在閱讀過程之中,隨著弘一大師的思想言行,不知不覺,自己的心靈境界也淨化提升了不少!從這裡,也教人體會到,自古以來,先聖先賢,以著書立說為人生的一大功業,不是沒有道理的!
結合大師當時人物,與當今後人的研究相呼應,引述真實記錄的文字,配上相關人物之後人的解說,而使得本書文字更具備真實性與說服力!從文章中所記述的諸多小事細節,讓人更能看清楚大師的慈悲胸懷,毫無造作,不欺世媚俗!就以〈庵門常掩 勿忘世上苦人多︱︱弘一大師閉關修行悲智雙運之寫照〉一文為例,一再提到,弘一大師出家之後「常閉關、常雲水,化導當世,隨緣講說;常雲水、常閉關,垂範將來,終身著述。」對於大師二十多年的出家生涯中,曾到哪些地方閉關,做了哪些著述;雲水到過哪些地方,如何化導眾生,做過哪些開示,都有詳盡的紀錄,說明,幾乎是涓滴不漏!在敬佩讚嘆的當下,心中也冒出一個問題,很想請問法師一個問題:對於自己從小到大的點點滴滴,可曾留下如此明確清晰的記憶與記錄?一般庸碌凡俗、渾噩度日之輩,往往連去年,甚至上個月,去過那裡參訪,聽過怎樣的開示,都已經是印象模糊,難以追述了!從
這裡更可以印證法師撰文時的用心與所下的功夫了!
正當此書出版之際,弘一大師嫡孫女︱莉娟居士,傳來劉雪陽居士捨報往生的訊息。說也奇怪,每次打開本書資料夾的檔案,就自動開啟了敘述弘一大師與劉質平、劉雪陽父子一生一世因緣的那篇〈生死之約〉。此文的可貴之處,除了從文獻當中找到的資料,更多的是,法師親訪劉雪陽居士,從當事人口中說出,自幼如何親眼見到,父親劉質平居士,在戰亂的時代,為維護弘一大師法寶,所做的,不惜身命的犧牲與努力:「對於劉質平,家產可以不要,生命可以捨棄,恩師的墨寶卻萬萬不能有絲毫毀損。」「我國有七億人口,死去一人,不過黃河一粒沙子,而遺墨設有損失,無法復原……我視遺墨,比自己的生命要重。生命可以死亡,遺墨不可損失……」。當年嘲笑他,這些毛筆字,逃難時不能當飯吃、當衣穿的人,何曾料想得到,幾十年後,隨便一張都是價值連城。但是若以市儈的商業眼光來看待此事,那可就大錯特錯了!因為日後,當時的大富豪孔祥熙先生,要以五百兩黃金購買大師手書的《阿彌陀經》送給美國的博物館,卻被劉老居士斷然拒絕,日後浙江平湖李叔同紀念館成立,劉雪陽居士卻將所有墨寶,慨然捐贈出去,不取分文,父子同心,如此的高風亮節,豈止是教人肅然起敬,根本就是非五體投地禮拜,不足以表達內心由衷的敬佩讚嘆!
本書當中諸如以上令人動容感佩的人事物,在慧觀法師的生花妙筆之下,俯拾皆是。其中佔最大篇幅的當屬,去杭州師範大學弘豐中心,幾次參加論文發表會的經過,以及會後大家一起去參訪四大名山,以及與弘一大師相關的紀念景點機構等的所見、所思、所聞。因為整個經過,耗時耗神,卻收穫滿滿。由於法師的用心,不但用筆記錄下來,如今更結集成書,為大家留下明確的記憶。
在諸多精彩的文章之中,還有一篇較為特殊的報告,那就是慧觀法師到江西廬山東林寺,參加十日百萬佛號閉關的經過與心得分享。對於淨土行者來說,能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,萬緣放下,摒棄一切外緣,於靜室之中,執持百萬彌陀聖號,這必須要有多大的福報?而最關鍵的,則是自己能否有那樣的善根、定力與信心、決心!如今竟然還能回到淨宗初祖︱慧遠大師所創建的祖庭,來完成這項功課,真可說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殊勝因緣!尤其近年來,拜網路與光碟流通之賜,現今住持東林寺的大安和尚,在台灣甚至在國外,都已成為無數淨宗行人心目中,引領回歸淨土的導師,許多人都還自命為是和尚的私淑弟子!如今慧觀法師再以她自身的發心、修行,讓大家更進一步肯定大安和尚所提倡的百萬佛號,其功德利益,不可思議;只要有心,大家都能達到此一殊勝彼岸!
願慧觀法師此書的出版,帶給大家的,不只是五濁惡世當中短暫的清涼,更由於與弘一大師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會,讓大家從沉淪六道生死的凡夫眾生,轉而成為持戒念佛,遍種西方九品蓮,超凡入聖,自利利他的行者!
二○一七年秋十月 常懺沙門 釋道成‧一淨
序於屏東上善精舍

弘一大師出家「雲水戒香百年清涼」(下) 釋慧觀

(十三)講座十三10月12日(五)
主持人:林嘉雯老師
引言人:姜榮寬董事長
講者:鄭振煌教授
講題:疑情?弘一大師vs. 李叔同
「疑情」在中國佛教是很重要的,佛教當中「張力」越大就越精彩。
陳慧劍老師把弘一大師的一生用很優美的文學呈現出來了。讓我們感受到三十九歲以前,跟三十九歲之後的戲劇張力,不得不探討他為什麼要出家,這就是疑情。
最大的疑情就是釋迦摩尼佛和弘一大師的出家。比較這兩個人,我們從七個方面來看,可以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,就是很大的戲劇張力。
弘一大師為什麼出家之疑情,五歲父親的過世、誦經的和尚、母親的過世、沒有好好的孝順母親等等,對人生重新思考。
他會出家是他內心有一種悲心,感恩的心,為利眾生而出家,應驗《大般若經》當中「大悲為上首,無所得為方便。」
就是因為他看破生死的真相,從斷食、皈依,到出家 僅僅三年就完成了。
(十四)講座十四10月12日(五)
主持人:林嘉雯老師
引言人:涂昌裕老師
講者:翁國超建築師
講題:因緣不可思議——原境「
【下轉第二版】
【上接第一版】
弘一清涼主題展」的籌辦分享
翁居士將主題展覽及每場講座之殊勝因緣,以藝術家的簡報呈現,誠懇敘述,謙遜描繪,真的不可思議!
主題:弘一‧清涼
文案企劃:郭祐孟
主題櫥窗:清涼弘一‧弘一清涼(總綱:中國音樂史上的一段佳話)
大櫥窗:弘一大師的寫真合成圖
子題文案:情勝父子、護生護心、寫真傳神、戲劇人生、佛律嚴身。
展期:7/13(五)~9/30(日)
地點:原境建築室內設計研究所
期間,並有十五場專題演講:
1.講者:涂昌裕老師
講題:百年話弘一——您不知道的李叔同
2.講者:涂昌裕老師
講題:翰墨因緣——弘一大師書藝賞析
3.講者:朱莉老師
講題:朱莉弘體寫經
4.講者:詹獻坤副教授
講題:藝者‧學者‧行者的風範
5.講者:游祥洲教授
講題:弘一大師論空與不空
6.講者:黃正銘藝術總監
講題:從弘一大師音樂中看大師對生命的終極關懷
7.講者:楊曉菁老師
講題:那些年我們聚集在白馬湖——談弘一大師與民國文人aa
8.講者:如范法師
講題:廓爾亡言:弘一大師的修持與書法
9.講者:見聞法師
講題:弘一大師的律學行持與淨土導歸
10.講者:杜忠誥書法家
講題:從弘一大師之書風形塑談生命的自我轉進之路
11.講者:德晟法師
講題:花枝春滿‧天心月圓——李叔同成為弘一律師的生命體解
12.講者:鄭振煌教授
講題:弘一大師的清涼月
13.講者:慧明法師
講題:弘一大師護生護心——慈悲智慧放生行
14.講者:郭祐孟老師
講題:弘一清涼‧清涼弘一
15.講者:慧觀法師
講題: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——弘一大師閉關修行悲智雙運之寫照
翁居士還在《弘法資訊》一○七年九月版、十月版中編出專輯,摘要報導,圖文並茂。實在可圈可點,讓人法喜無限!
(十五)講座十五11月9日(五)
主持人:洪綺陽老師
引言人:慧觀法師
演奏者:小提琴家王子承老師
導讀者:林彥宏教授
講題:清涼 清涼 無上究竟真常
洪綺陽老師娓娓動聽溫馨開場,王子承老師以〈清涼〉不同凡響拉出妙音,林彥宏教授簡潔扼要解說創作因緣與歌詞大意。
接著,原擬〈夢〉〈送別〉〈憶兒時〉〈阮郎歸〉〈早秋〉〈秋夜(眉月)〉〈悲秋〉〈長逝〉〈三寶歌〉共十首,王老師一時興起,在〈秋夜〉後加拉了一首外國曲〈秋葉〉。安可曲,他拉著〈送別〉走向大家。
導讀雅正,引人入勝!演奏震撼,扣人心弦!主持得體,出聲悅耳!聽眾投入,深刻感動!同仁盡力,幕後大功!
省公共衛生研究所姚克明所長傳來電郵:「我在FB上寫道:
『雲水戒香‧百年清涼』弘一大師出家百年紀念音樂會,省公研所三十七年前的老同事慧觀法師(弘一大師紀念學會理事長)邀請參加。
旅法的小提琴家王子承老師演奏了十首弘一大師的歌曲,每一首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,曲曲扣人心弦!
最特別的是,慧觀法師還特別邀請到華梵大學中文系的林彥宏老師,在王老師演奏每一首之前或之後,對歌詞逐句加以賞析,有時還吟誦一段。這種導讀與詮釋,讓我從琴聲中看到了很多從未看過的畫面。原來音樂與文學的結合,是這麽的美妙!原來音樂中是有畫的!原來聲音中是有音樂的!
林老師的聲音與氣質,及文學的造詣,實在令人賞心悅目!我在想,能當他的學生,是多麼的享受與幸福!
我也懷念起我福星國小時的音樂老師。他每教我們唱一首歌之前,必定講一個與這首歌曲有關的故事,常常讓我們聽得淚流滿面!」
演奏與導讀,相輔相成!音樂與文學,美妙結合!感動感恩王子承老師與林彥宏教授之深刻造詣,自利利人!
(十六)講座十六11月18日(日)
青年座談:涂昌裕、鄭凱文、蔡常川、吳秀年、蔡彬晨、曾楚壬、林與晟等
講題:文藝有人傳 德學有人弘——弘一大師面面觀對我的啟示
璧苑老師認真策畫,在「緣起」中殷切提到:屆逢弘一大師出家一百周年,本會為提攜青年學子,故特舉辦對大師各種心得啟發之「青年座談」。座談內容為藉由大師一生的心路歷程,來共鳴現代二十一世紀的青年,對於佛學與藝術的新思潮。並期盼透過「弘一大師面面觀」的座談,穩固青年學子的正見,讓佛法的巨輪再次興盛。
【下轉第三版】
【上接第二版】
他擬下「進行方式」:1. 主持人洪綺陽開場白(3分鐘)2. 主題演說:慧觀法師〈弘一大師文藝德學承習不絕〉(45分)3. 座談進行方式:由主持人邀請與談人發表,最後由慧觀法師綜合補充。4. 準備方式:由本會先提供參考資料給座談者,在了解弘一大師的生平事蹟之後,以輕鬆的方式闡述個人的經驗與體悟。5. 座談主題如下,可自選兩項以上。
關於「座談主題」,詳列「座談內容」讓莘莘學子參考:1. 李叔同自幼接觸佛教的因緣。2. 求學階段,對於自由追求與救國愛國之心。3. 對於美術、戲劇、音樂、詩詞...等藝術表現。4. 對於婚姻的看法。5. 憶念母親的想法。6. 對於教育理念的想法。7. 斷食的經歷。8. 發心出家的始末。9. 幾次閉關的情形。10. 對於戒律、淨土、華嚴的行持與弘化。11. 對於發心弘揚戒律的方法。12. 對於華嚴詩偈的弘化。13. 略談雲水行腳的經歷。14. 對於佛教養正院的想法。15. 對於「臨終遺偈」的想法。16. 出家前對於文明喪禮的做法vs.圓寂前對於臨終助念與處理的交代。17. 其他。璧苑老師真是「面面俱到」!
還附上「參考資料」,如:1. 林子青《弘一大師新譜》。2. 陳慧劍《弘一大師論》。3. 陳慧劍《弘一大師傳》。4. 釋慧觀《弘一大師持戒念佛之典範》。5. 《弘一大師全集》(修訂版)編輯委員會編《弘一大師全集》。6. 自選參考資料。
當天,是這樣的呈現:
[專題演講]
1. 釋慧觀(弘一大師紀念學會理事長)
——弘一大師文藝德學承習不絕
璧苑老師要我簡介一下兩岸的弘一大師紀念與研究,讓青年學子緬懷過去、展望將來。
於是我從台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「兩岸德學會議」說起。提及陳慧劍老師撰述《弘一大師傳》、創立紀念學會、編輯《弘裔》雜誌、撰述《弘一大師論》、舉辦兩岸德學會議、出版論文集、設置碩博士獎學金等。老師的名言:「只要是弘一大師的事,我都願意作。」我們感動之餘,當隨喜學習。
接著,講到杭州師範大學弘一大師.豐子愷研究中心「國際學術會議」。由揭牌、第一屆弘一大師國際學術會議,至第六屆會議,及每次之論文集。又教育出很多碩博士,會議中每每新秀湧出,可承先啟後。陳星主任以身作則,領導有方;同仁和合安住,認真修學。有目共睹,有口皆碑。是研究弘一大師之模範中心,隨喜讚歎,感佩萬分!
再來,介紹平湖李叔同紀念館「墨寶真跡」。一定要提及鎮館之寶《佛說阿彌陀經》。抗戰期間,劉質平帶著大師墨寶逃難,不弘一大師出家「雲水戒香百年清涼」(下) 釋慧觀 惜身命,竭力守護。有一天,接到雪陽居士來函,他要將弘一大師遺墨真跡捐贈平湖紀念館。這是個公園蓮花紀念館,名譽館長劉雪陽、館長張育民、副館長王維軍慈悲喜捨,免費開放參觀瞻仰。還每年出館刊《蓮館弘譚》,徵得各界踴躍投稿,熱烈交流。
然後,說到天津後人與故居。天津為中國文化史和佛教史上,貢獻出一位偉大人物,故鄉摯友和海內外有識之士,既惜一代宗師之遺物飄零,又悲李氏故園之舊址難覓,恢復大師故居原貌,成為眾心所向。故居重建,可以告慰大師,也為紀念大師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獻上一份厚禮。天津偉人後裔李莉娟曾演講:弘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、豐富的佛學著作,我們讀到《弘一大師演講集》,就好像弘祖在面對面給我們講開示,在教導我們,備感親切。非常感恩記錄和搜集這些資料的大德。我對著弘祖的照片,看演講集,好像弘祖在教我,怎樣學佛、怎樣做人、怎樣改過、怎樣敬三寶。……
然後,說到泉州弘一大師研究會《弘一大師全集》。泉州留住大師未赴菲律賓。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,日本偷襲珍珠港,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。大師因留福林寺,倖免於難。翌年農曆九月初四,大師「問余何適?廓爾亡言。華枝春滿,天心月圓。」示寂於泉州。此地佛國,才有大師圓寂室、化身地、紀念館、舍利塔⋯⋯等勝蹟,讓後學恭敬參禮!陳珍珍老居士護持《弘一大師全集》初版、再版,紀念大師,嘉惠後學,功德無量!
還有,廈門弘一大師研究會《弘一大師在廈門》。廈門一九二八年留住大師沒去暹羅(泰國)。於是有南普陀寺、晉水蘭若(兜率陀院)、日光別院(古浪嶼)等之廈門駐錫。於此弘法:悲智訓語(閩南佛學院)、蒙以養正(佛教養正院)、演講宏律(妙釋寺之《人生之最後》、〈改過實驗談〉、宏律第一步)、講羯磨撰《阿彌陀經義疏擷錄》(萬壽嚴)、護法殉教(萬石巖)。張一德副會長最近完成鉅作《弘一大師在廈門》,引人入勝,敬請開卷。
最後,與青年學子共勉。首先,應學大師「士先器識而後文藝」。大師十九歲,即提出「器識為先,文藝為後」之觀點。晚年常教人以「士應文藝以人傳,不應人以文藝傳。」還有,大師一九三六年正月,在南普陀寺佛教養正院開學日,提出〈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〉:一、惜福,二、習勞,三、持戒,四、自尊。我們亦應學習。紀念大師「出家百年」,緬懷典範,要承習不絕,發揚光大!
2. 慈誠法師(台灣色拉昧弘法師)
——藏傳佛教戒律之運用
法師簡介皈依、五戒、八戒、沙彌戒、沙彌尼戒、比丘戒(藏傳無比丘尼戒)等。持戒當以弘一大師為榜樣。
[青年與談]
1. 郭秀年(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)
——現代高僧行誼系列:弘一大師的思想與人格特質「真善美」
用心探討大師之藝術與人格,確實真善美具足!
2. 鄭凱文(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博士候選人)
——大師對美術、藝術、教育理念的看法
深刻體會大師之音樂教育觀,音樂教育的目的是育人。如:〈
【下轉第四版】
【上接第三版】
三寶歌〉,弘揚佛法,廣度眾生。
3. 涂昌裕(弘一大師德學研究者、華梵大學美術碩士)
——淺談大師的書法藝術
對大師之墨寶,賞析入微。如:南無阿彌陀佛、信願行、放下等,歎為觀止!
4. 蔡常川(文化大學體育系國術組專業)
——略談弘一大師雲水行腳的經歷及發心出家的始末
參照《弘一大師傳》所述,高山仰止!
5. 林與晟(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、曾任台大晨曦佛學社社長)
——弘一大師對於華嚴詩偈的弘化並略談雲水行腳的經歷
以倓虛大師《影塵回憶錄》中敘述之弘一大師在青島湛山寺故事,讚歎
大師雲水閉關之修持。
6. 曾楚壬(國防醫學院醫學系、國防醫學院曉鐘社創社社長)
——纏縛中的點燈人:弘一大師對在家律學的苦心耕耘
對戒律學習之意樂,更珍重大師整理《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》。
7. 蔡彬晨(佛光大學佛學碩士、般若學舍講師)
——弘一大師世俗與出世的衝突與統一
最終,體會了大師出家與入世之統一,智慧與慈悲雙運!
座談會,踴躍、創意、認真、深廣。這些青年,都是「來賢」!以後應該續辦。我鼓勵他們好好努力,可給獎學金;二○二○年還可以推薦參加杭州陳星主任的研究中心,發表論文。
陳星主任之研究中心潘建偉博士回應:二○二○年的會議應該還是我來負責具體落實,多多推薦青年才俊,共同推進弘一大師研究。

三、出家一百周年紀念
一百周年,兩岸研究與紀念單位,舉辦意義深刻之活動,除本會「主題展覽」與「專題講座」等相關紀念,已如上述外,之前亦曾提及:
(一)靈隱寺「傳授三壇大戒」。
「紀念弘一法師圓具一百周年︱︱戊戌春杭州靈隱寺傳授護國興聖二部僧三壇大戒法會」。
(一)北京弘館「文獻公益展」。
四月十三至十七日,「北京弘一大師陳列紀念館」與福建省「閩南文化書籍閱讀中心」,共同在泉州舉辦「紀念弘一大師出家百年文獻公益展」。
(三)「甬上留香」翰墨展。
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二十七日,伏龍寺傳道法師主辦,平湖紀念館、溫州博物館、上海博物館、虎跑紀念館等聯合在寧波博物館舉辦之「甬上留香――弘一法師出家百季翰墨展」。
據相關報導分享,各界陸續又有踴躍紀念:
(四)虎跑「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出家百年」活動
八月二十三日,來自全國各地之弘學代表,齊聚杭州虎跑翠樾堂,參加「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出家百年」活動,包括繞塔祭奠儀式、《李叔同弘一大師》敘事紀錄片開機儀式、觀看情景劇《一塔印天心》等,表達對大師之無限崇敬與緬懷。
下午,全國弘學代表齊聚虎跑山莊,參加學術研討會,圍繞李叔同(弘一大師)出家之緣由主題展開。
二十四日,在翠樾堂舉行讀書會系列活動,在「好好吃飯」的體驗和心靈覺悟中,降下了讀書紀念的帷幕。
(五)天津潮音寺「紀念弘一大師出家百年」系列活動
為緬懷大師在宗教及人文之卓越貢獻,踐行大師「愛國愛教依法依律」之行願精神,潮音寺常住與義工同心策劃一系列紀念活動:弘一大師出家百年紀念法會、學術座談會、「天心月圓盛世潮音」公益文化晚會。中秋月圓前夕圓滿。
(六)平湖《茶花女》話劇
音樂家「李叔同音樂藝術研究會」創會會長趙樂老師,其子製片人、導演張寧江,出資盡力,帶領團隊,集訓平湖子弟,把李叔同生平主演的第一部話劇,也是中國話劇開山之作《茶花女》搬上舞台,獻給叔同故里「金平湖」,向弘一大師致敬。
從九月二十八日首演,至十月四日圓滿。連演七天,場場爆滿,座無虛席。劇場外還有很多人進不來。「深悲早現茶花女,勝願終成苦行僧!」
(七)台北「華枝春滿天心月圓」音樂會
十月十二日(農曆九月初四)這天是大師圓寂七十六周年紀念。我們特別選這一天舉辦「華枝春滿天心月圓」音樂會,因緣不可思議!
音樂會由益生文教基金會、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合辦。音樂台上高掛著大師莊嚴畫像,讓我們恭敬瞻仰。主要演出者是具國際知名度,且獲極高評價的「采風樂坊」,不同凡響。還有聲樂家康吉良老師、劉靜容老師,出和雅音。最佳主持人朱顏老師,口吐妙語。他們深厚的功力,帶著我們進入弘一大師的清涼世界。
從采風演奏〈月〉開始,接著劉老師獨唱〈憶兒時〉,劉康二老師合唱〈送別〉,康老師獨唱〈花香〉,劉老師獨唱〈山色〉,采風演奏〈春夜〉〈朝陽〉〈世夢〉〈西湖〉,劉康二老師合唱〈清涼〉〈觀心〉,采風演奏〈三寶歌〉,加劉康二老師合唱〈臨終偈語〉。安可曲吳宗憲主任演奏〈梅花三弄〉、黃正銘團長演奏〈賽馬〉。
曲目中〈三寶歌〉《清涼歌集》為弘一大師出家以後的作品。〈三寶歌〉是弘一大師先作曲,太虛大師再依譜填詞。
觀眾冒雨而來,晚上又有些冷,深受大師音樂感動,整個會場仍充滿熱忱與溫暖。
這天上午剛好是大師音樂高足劉質平教授的兒子劉雪陽老師追悼會,江朝陽理事讓我在音樂會上,講劉老慨捐大師墨寶的故事。然後我們請采風樂坊拉「阿彌陀佛」的調,全體為劉老念佛,迴向他:超凡入聖,蓮品高增,乘願再來,廣度眾生。
(八)天津故居大師誕辰一三八周年紀念
回望不凡人生足迹,弘揚愛國自律精神︱︱
李叔同(弘一大師)誕辰一三八周年活動十月二十三日在天津故居圓滿舉行。天津博物館有關領導、大師母校文昌宮小學師生代表、李氏後人共同參加此次活動。李莉娟等並為「弘一大師紀念碑」揭幕,該碑碑文共計百餘字,高度概括了大師一生事迹,為了解弘一大師提供重要參考,更與大師銅像完美融合,為故居增添莊嚴氣象。
天津故居紀念館秉承「最好的紀念就是傳承」之思路,著力加強館校合作,弘揚愛國自律精神,嘗試館校攜手共促傳承。
(九)泰州「弘體書法理論」研討會
由杭州師範大學弘一大師‧豐子愷研究中心、蘇州弘化社、泰州市佛教協會、泰州市弘豐書畫研習會聯合主辦之「智燈慈光‧天心月圓」紀念弘一大師出家一百周年弘體書法理論研討會,於十一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在泰州市舉行。會議期間,與會代表還參訪了泰州南山律寺及弘豐書畫研習會。
本會理事弘體寫經書法家朱莉老師、弘體書法研究家李璧苑老師應邀出席盛會。甚深功德,無上清涼!
陳星主任在研討會中傳來照片,還特別寫上:朱莉讓我跟您說,她和李璧苑,今天很精彩。
莉娟居士會後函知:在泰州會議上,陳星主任與王維軍館長之發言,引領會議之主題與意義。這兩天與李璧苑、朱莉在泰州參加活動,無上歡喜。
(十)泉州「終極的覺醒:從文化先驅到一代宗師」學術研討會
紀念為了銘記,傳承不忘初心。十二月七日,由大公報-大公網、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-中國網主辦,福建弘一大師文教藝術研究院、泉州市弘一大師學術研究會協辦之「終極的覺醒:從文化先驅到一代宗師」學術研討會,在泉州舉行。來自宗教界、政界、學術界、藝術界之高僧大德、領導嘉賓、專家學者出席活動。彰顯弘一大師留下之豐厚精神文化遺產,歷百年而雋永彌新。
現年百歲之陳珍珍老居士,青年時曾親聆弘一大師開示教誨,受大師精神感召,發願獻身佛教事業,終生獨身修行,先後主編了《弘一大師全集》及《弘一大師全集》修訂版。學術研討會特地到泉州大慈林錄製了一段視頻,百歲老人思路、口齒清晰,對弘一大師思想精神弘揚,精進不懈。他說,從年輕時代就一直生病,要跟醫院打交道,經常在住院,怎麼能活到一百歲?就是大師的精神灌輸在我心中,深深地扎根在我身上。
後記
弘一大師「出家百年」紀念,從江朝陽理事恭印「百年弘一」精美月曆結緣,便讓人法喜以待。李明哲理事五月即風雨無阻放生一○八天,發揚大師「戒殺護生」之菩薩精神。及至大師出家紀念日(大勢至菩薩聖誕)開始舉辦之「主題特展」與十幾場「專題講座」等一系列活動,進行到年底,仰仗:諸佛護念,菩薩加持,弘公攝受,大眾隨喜!終於順利無礙,功德圓滿。期間,善知識們「群策群力,同願同行」,始終如一,感動感恩!
這一年,兩岸是如此恭敬認真在辦大師「出家百年」紀念。偉哉!善哉!大師勇猛精進,「律紹南山,教宗賢首,行在彌陀」,盛德典範,永垂不朽!大師出家,功德無量!悲智俱足!我們後學,當緬懷跟隨,承習不絕!




雪陽居士慈鑒:
您已經坐著蓮花,跟隨阿彌陀佛,去極樂世界當菩薩了,可以永遠和弘一大師及父親大人一起修行,以後就會成佛,再來廣度眾生。
今天是緬懷您的日子,我們台北為弘一大師「出家百年」紀念所辦,下午的講座和晚上的音樂會,也會為您迴向。
我們送給您一幅輓聯,上聯:「彰顯父志命運二重奏絕響千古」。您為了把父親不惜身命保護弘一大師墨寶的不可思議因緣,流傳後世,請一級作家將父親與弘一大師的故事,寫成《命運的二重奏》,讓弘一大師與劉質平教授的偉大師生父子情誼,令人尊敬,絕響千古。
下聯:「慨捐墨寶經典鎮蓮館德被十方」。二○○○年一天,您來函說,要將弘一大師《阿彌陀經》與書簡等墨寶真迹,捐贈給「平湖李叔同紀念館」永久珍藏。《阿彌陀經》是鎮館之寶,這些墨寶,讓世人瞻仰,使弘一大師的德光普照十方。
我們會繼續念佛、誦經為您迴向。祈願您:超凡入聖,蓮品高增。乘願再來,廣度眾生!
台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
釋慧觀暨全體同仁緬懷
(弘一大師高足劉質平教授之子劉雪陽老師,十月八日往生,十二日告別式。)


人間愛晚晴— 思考晚晴集
(52-53) 靈觀

 
無憂惱處,我當往生,不樂閻浮提濁惡世。

(觀無量壽佛經)
這段話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中,韋提希夫人因親歷逆子阿闍世太子,種種忤逆不孝,在惡友提婆達多的教唆之下,做出敗壞倫常,不忠不孝的行為,令她痛不欲生,深深覺悟到這個世間的濁惡、不圓滿!因而她虔誠跪在佛陀面前,祈請佛陀為她找一個真正無憂無惱之處,她對這個娑婆世間,已是極度厭離,不願再來這個世間。佛陀以方便善巧,很客觀公正地,把十方諸佛世界,呈現在她跟前。當她詳細觀察比較之後,內心有了定論,確定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,是所有佛土之中,最為殊勝美好的地方,因此懇請佛陀教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,因此而有這部珍貴的《觀無量壽佛經》的產生,讓後世學佛者,有著明確的道路可以依循,修行。
想想韋提希夫人,貴為王妃,享盡人間榮華富貴,但仍不免遭遇到令身心飽受煎熬痛苦的不順之境,而極度渴盼能投生於清淨的「無憂惱處」。而一般的平民百姓,一輩子光是為衣食勞碌奔波,不知就要耗費掉多少的命光!好不容易一切安頓妥當,卻已垂垂老矣、病矣!若能有善根福德因緣,踏入佛門,開始修行,當屬萬幸!否則庸碌一生,濛濛渺渺中,重入六道輪迴,豈不只能隨業受報,不知要到何處去投生!
因此今日,我們在這濁惡的世間,還能聽聞淨土法門,有善友相互提攜,我們應以韋提希夫人為榜樣,放下一切的迷戀執著,勤修淨業三福,善盡此生的義務責任,然後無有憾恨地在西方淨土中,得到清淨無染的蓮花化生!
纔有病患,莫論輕重,便念無常,一心
待死。 (善導大師)
慧觀法師近日出版之大作,《弘一大師悲智雙運之願行》,其中有一篇《弘一大師「念佛待死」之淨土願行 》,便是對善導大師此段法語最詳盡的解說與闡釋!
對一般人而言,一旦生病,不管大小,總要盡力去醫治,似乎這才對得起這個得來不易的人身。因此在這個日漸高齡化的社會裡,我們眼見周遭,有越來越多的人,把時間、金錢耗費在四處求醫,做檢查、診治,以及購買昂貴的保健、營養食品及醫療器材之上。講到念佛修行,反而不是顯得那麼要緊了!於是近年來,偶而遇到一些老朋友,發現大家在整個聚會的過程中,談話的內容,幾乎都是在發表個人的養生之道,求醫經過;口頭上雖然一再表示:並不妄求要長命百歲,只求活得健康!大家卻很少關注,健康無病的活著,是為了什麼?又該如何去安頓自己的心靈呢?至少不要讓自己這一生,不是只有單純地活著,總要盡點力,讓自己與周遭的人,在靈性的層次上有所提升吧?
娑婆眾生的業報,年壽大約總在百歲上下,「若人生百歲,不聞生滅法,不如生一日,而得見聞之。」但是這世間,有這樣認知與決心的人,真是少之又少!心心念念,總是冀望長壽,名利雙收;若是身體違和,發出警訊,總要盡力尋求醫治之道,若是有修學佛法之人,勸以「萬緣放下,一心念佛,求生淨土」,很可能會引起強烈反彈,怎可如此消極厭世?但是善導大師對此有著明確的開示:
「凡一切人命終欲生淨土,須是不得怕死。常念此身多苦,不淨惡業種種交纏。若得捨此穢身,超生淨土,受無量快樂,解脫生死苦趣,乃是稱意之事,如脫弊衣得換珍服。但當放下身心,莫生戀著。凡遇有病之時,便念無常,一心待死。叮囑家人及看病人、往來問候人,凡來我前,為我念佛,不得說眼前閑雜之話、家中長短之事,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。此皆虛花無益之語。若病重將終之際,親屬不得垂淚哭泣,及發嗟嘆懊惱之聲,惑亂心神失其正念。但一時同聲念佛,待氣盡了方可哀泣。纔有絲毫戀世間心,便成罣礙,不得解脫。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,極為大幸。若依此者,決定超生即無疑也。」
若真信佛陀教誡,依從祖師教誨,則生死大事,必然能於此生成辦,永脫輪迴之苦!


修生忍法忍 智諭法師

娑婆世界稱為堪忍,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安忍於貪瞋癡煩惱、諸惡業當中。時時起惑,時時造業。所以稱為堪忍世界。
我們念佛人,處在這堪忍世界當中,應該學忍耐。因為娑婆世界處處險惡,娑婆世界的眾生,人人險惡,致令一切眾生不得安寧。所以念佛人要學忍耐。
忍有兩種。龍樹菩薩說有生忍、法忍。生忍就是眾生忍,法忍就是對一切法要忍。如果修生忍,可以得無量福;修法忍,可以得無量慧。
娑婆世界的眾生,五濁惡世,人人險惡,憑空地造諸惡業,令人熱惱。毀謗、傷害,甚而言之,有打罵之緣、殺害之緣。
念佛人對這些都應該忍耐,因為我們生在娑婆,也是惡業造成,所以應當忍耐。
對於眾生恭敬、供養你,要忍耐,不可以受到恭敬、供養,得意忘形,要知道那是染污。對於輕慢、破害,應該忍耐,甚至,對於打罵、殺害,都應該忍耐,這樣可以得無量福。
佛成佛,就是忍,眾生忍、法忍求來的,所以佛是福慧兩足尊。慧是法忍求得,福是眾生忍求得。
再談到法忍,可以得無量慧。娑婆世界,苦寒苦熱,應該忍;飢餓、貧窮,應該忍;病苦,應該忍;一切不如意的事,應該忍。總要作到諸惡不作,眾善奉行。娑婆世界,五濁惡世,就是如此。要不然就不稱為五濁惡世了。
如果大家能修到生忍、法忍,漸漸可以得到福慧兩足尊。
念佛人如何忍法呢?遇到這些情形,要堅持名號,遇到惡法、惡人,不動瞋恨心。要想不動瞋恨心,就持阿彌陀佛名號,十數百聲阿彌陀佛名號持下來,怒火就化為清涼池。
還有一點,男眾見女眾,女眾見男眾,莫生貪愛心,那也是眾生忍。總要知道,無論男眾,無論女眾,皆是清淨妙法身,看對方如佛。
清淨妙法身是一真法界。一切眾生的清淨妙法身同體,要深生同體大悲,不可以互相貪愛,毀彼此之慧命。
如果對方以婬欲法來引誘你,要提醒自己,慧命第一。不但佛法中如此矜持,世間法也是一樣。不被婬欲法所動的人,是大善知識,是大英雄。
如果動婬欲法的人,失掉光明,失掉利益。
所以眾生忍當中,不對眾生起貪欲心;法忍當中,不對婬欲法投降。這樣,定可往生,定可成佛,稱為大丈夫。
修學眾生忍,要學慈悲觀;修學法忍,要修因緣觀。對一切眾生要起慈悲心,慈者愛念,愛念如母愛子一樣。怎麼還會有人害對方呢?如母親愛兒子,時時刻刻不忘,不使他受到迫害。悲者愍念心,愍念一切眾生,不知惑業是苦之因。眾生不知,只顧起惑造業,一旦落入惡道,大苦難免,所以對他應該起愍念心。起愛念心,應該想辦法,隨緣度化他;起愍念心,應該處處時時要想救拔他。所以對於眾生忍,應修慈悲觀。
我們仔細看一看,一般眾生,實可憐愍。他為了一時快意,造下惡業,果報成熟,還須自受。我們看得見的一切畜生,就是樣子。牠不以惡業因緣,不會落入畜生道。仔細想一想,實可憐愍。
諸佛菩薩對這般眾生,起大悲心。我們念佛人,也應該對他們起大悲心。這樣,你可以得無量福。
修學法忍,要修學因緣觀。知道一切法皆是因緣生,因緣所生法,就是空的。什麼原因呢?法以因緣而生,並無自性。
好比說,布是經緯線因緣所生,既然是經緯線因緣所生,布是空的。如果布不空,不必等經緯線織成。一切因緣所生法,皆是空的。
既然知道因緣生法是空,你就不會在這法起貪愛、起瞋恨了。這非大智慧者,不能辦到。
我們雖不能和大智慧者相同,我們應該學。大智慧者是佛,我們是眾生,可是眾生應該常隨佛學。
所以修學法忍,要修因緣觀。
佛說十二因緣,是法性。十二因緣皆是空。所以古德說:﹁勸君學佛莫生瞋,法中無我亦無人。﹂
譬如說十二因緣,無明生行,沒有我沒有人啊!僅僅是無明生行啊!行生識,也沒有人也沒有我啊!如此推演下去,生生老死,也沒有人也沒有我。
這個無明生行乃至生老死,僅僅是因緣。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。不但沒有我沒有人,也沒有法啊!不相信,我們看一看。
無明生行,沒說生法;行生識,也沒說生法;乃至生生老死,也沒有生法啊!所以說十二因緣中,無我無法。
所以佛說,生是因緣生,滅是因緣滅,於法無所有。
念佛人遇到眾生,使你起熱惱,遇到法,令你起熱惱的,你應該忍耐。如何忍耐法呢?不要受他左右,只管念阿彌陀佛。
七天來,和大家說了不少閒話,耽誤大家很多時間,希望我們結法緣,同生極樂國,在西方蓮華池內,俱會一起。
現在開始念佛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